0%

Accept-Encoding、Content-Encoding、Transfer-Encoding

一、为什么要编码(压缩)

  • 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压缩报文实体内容的大小,而通过压缩服务器响应报文传输的内容实体,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加快响应的速度。
  • encode:If you encode a message or some information, you put it into a code or express it in a different form or system of language.
    Accept-Encoding:设置接受的编码格式(对内容[body部分]压缩方式)

    二、Accept-encoding与Content-encoding压缩过程

  1. 浏览器发送Http request 给Web服务器, request 中有Accept-Encoding: gzip, deflate。 (告诉服务器, 浏览器支持gzip压缩)

  2. Web服务器接到request后, 生成原始的Response, 其中有原始的Content-Type和Content-Length。

  3. Web服务器通过Gzip,来对Response进行编码, 编码后header中有Content-Type和Content-Length(压缩后的大小), 并且增加了Content-Encoding:gzip. 然后把Response发送给浏览器。

  4. 浏览器接到Response后,根据Content-Encoding:gzip来对Response 进行解码。 获取到原始response后, 然后显示出网页。

(因为客户端Accept-Encoding有可能提供了多种解压方式,所以服务端返回时,要指定是用哪种压缩方式进行压缩的)
1576459015(1)

三、二中为什么要加content-length

  • 在http1.0时非持久连接,是用连接是否关闭来界定请求或响应实体的边界;对于http1.1持久连接(浏览器可以重用已经打开的空闲持久连接,来避免三次握手,从而避免遇上TCP慢启动的拥塞适应阶段),显然不奏效,因为连接并没有关闭,造成浏览器并不知道已经发送完毕(尽管服务端已经发送完所有数据),从而导致响应内容不会显示在浏览器界面上。
  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响应头上加content-length,浏览器用此字段判断响应实体结束。
  • 但是content-length有时并不容易获取,需要开足够大的buffer,等内容全部生成再计算,从而造成内存开销大而且用户等待时间长(这不利于用户体验),为解决此问题,有了Transfer-Encoding。

四、传输编码Transfer-Encoding解决的问题

  • Transfer-Encoding会改变报文的格式和传输方式,使用它不会减少内容传输的大小,甚至会使传输变大,但是解决了content-length所带来的问题。

五、Transfer-Encoding-Chunked格式

  • 将报文中实体用分块方式来传输。每个分块包含16进制的长度值及数据,最后一个分块长度值必须为0,代表传输结束。
  • 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:数据以一系列分块的形式进行发送。 Content-Length 首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被发送。

六、Content-Encoding和Transfer-Encoding结合使用

即先对内容压缩,再对其分块传输。
1576466753(1)

参考:https://blog.csdn.net/zhangzeguang88/article/details/51554097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plokmju/p/http_code.html